口袋公园
儿童友好
公园公厕等候区“三件套”
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
这些刚刚出现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中的
新鲜名词
在无锡早已成为市民
看得见、摸得着、抬脚就到的
“微幸福”
↓↓↓
从春天出发
无锡的公园蕴藏着
城市气质的“小心机”
可以是“人在画中游”的梁溪河十里画廊——
也可以是重现古运河畔繁荣盛景的运河艺术公园——
满足全龄段多样需求的
“家门口”休闲空间
城市公园怎么建?市民说了算。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通城市公园休闲、健身、消费、文旅“最后一米”,由市城建发展集团建设运营的梁溪河休闲景观带、运河艺术公园、太湖广场、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示范空间等项目先行先试,与老百姓同题作答。
“边建边商量”,从群众需求出发,“精绣”一幅“颜值气质绝佳,实用感满格”的城市公园综合体。
在这里,居民才是城市公园建设的主角,小到一处椅子的高度,大到一处闲置空间的设计,都由老百姓说了算,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真正落在市民“心坎上”。
公园也是“运动场” ,宜居内涵不断“加码”
三月的无锡,万物生发,万象美好,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徐徐展开。
漫步梁溪河“十里画廊”,步道蜿蜒、移步换景,索桥悠哉、河水清澈,放眼望去,满目绿意。
造型别致的木屋驿站,童话世界般的儿童乐园点缀岸边,不知名的飞鸟不时掠过河面,运动达人从骑行道飞快穿过,一家三口骑着单车沿河踏青,一呼一吸间尽享移步皆景的美妙。
令人心旷神怡的是,这幅“无锡三月春景图”里,不仅有满屏春色,更有活跃在其中的热情市民。
“我们建公园,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终其目的还是让市民有更多休闲健身、怡情赏景、自由运动的开放空间。”
市城建发展集团总师办负责人感慨,梁溪河整治提升全面开放8个月了,从百姓的反馈来看,市民对其喜爱日增,母亲河沿岸成了周边群众的“后花园”,更有慕名而来的市民在这里捕捉无锡城市风情。
“桥洞下都能展开一场乒乓球对决,骑着滑板车在公园步道上穿行的少年比比皆是,夜幕降临,运河艺术公园的篮球场上‘夜生活’刚刚开始,汗水和运动的快乐,让城市充满活力。”业内专家深有感触地说,无锡公园的运动元素能参与、有热度,不输许多一线城市。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专家来锡调研,不经意被无锡公园里活跃的体育元素深深吸引,“老百姓用得好,愿意来,就是城市公园建设的最佳‘答卷’!”
业内专家点的赞正是群众“心坎里”的甜。
“自从梁溪河改造完成,早上和老姐妹来跳广场舞,下午陪孙子打乒乓球,家门口的美景里藏着一个‘运动场’。”去年刚退休的徐老师笑着说。
运河艺术公园的绿茵场上,孩子们尽情驰骋,“芙蓉八景”微生态嬉戏区里,亲子一道探索水循环奥秘;每隔几米布设的椅凳,市民逛累了可“席地而坐”。
宜居内涵不断“加码”。
随着近年来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市民对绿色生态空间有了新的需求,公园不再只是散步赏景,可登录、可体验的复合型户外活动场所,成了公园新的发展方向。
这就促使城市不断盘活公园资源、更新公园功能,让城市公共服务在公园里找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也让市民的城市“生活圈”更丰富。
百姓公园百姓建,“默契”建园带来更多“会心一笑”
什么样的公园既符合城市更新需求,也让百姓喜闻乐见?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考验的是建设者的魄力和智慧,是城市建设的前瞻性,更体现着城市更新与老百姓的“亲密度”。
无锡有很多桥,因此也有很多“闲置”的桥洞,不少老百姓喜欢在桥洞下纳凉、避雨、玩滑板,如何提升桥洞环境,让桥下生活更有趣?
去年以来,梁溪河沿岸几处桥洞的改造提升,让建设者深深体会到听民声、纳民意,与群众一起更新家园的获得感。
“我们前期也走过一些弯路。”该负责人坦言,在改造梁溪河沿岸的几处桥下空间时,团队曾精心做了不少“自认为”高端的设计,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却发现,现实与美好的想法并不一致。
“我们一开始考虑要有流行的互动装置,空间要充满艺术气息,后来走访中发现居民们并不需要这些。”
周边的市民已经居住多年,对于“哪块地方怎么用”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默契。
比如,桥下一块空地是清晨跳广场舞的地方,摆上座椅后,不仅占了地方,老百姓也不需要。
经过几轮沟通,重新改铺了防滑、跳舞两不误的环氧地坪,在四周增加几张座椅,居民们就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真正‘高级’的规划,是与群众需求吻合的,而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闭门造车。”
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规划人员表示,逐渐把脉群众需求,在梁溪河整治提升、运河艺术公园改造过程中,5000多份调查问卷通过线下线上同步发放,开放公众号留言平台,倾听民意民声,将“居民满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边听群众需求,边不断纠正改造方向,达到意想不到的双赢局面。
去年上半年,记者跟随建设者探访梁溪河畔,有附近居民一眼就认出“熟人”,上来就是一番热情的诉求表达,看得出他们之间默契十足。
“我们都希望尽量保留这些大树,不仅因为这有历史韵味,更因为大伙儿都习惯在树下乘凉。”
当有居民提出想法时,建设人员立即记录下来,最终居民们如愿以偿,上了年纪的大树搭配古色古香的座椅,令居民“会心一笑”。
百姓的公园百姓建,不是口号,件件落到实处。
翻看梁溪河整治提升、运河艺术公园改造提升、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改造,一摞厚重的群众“意见薄”让人心生暖意:当有家长提出梁溪河畔“幼儿园门口等候区的椅子太高,儿童要爬上去才能坐好”时,高椅子被统一更换成了适合幼龄儿童的小椅子。
针对老百姓自行开发的乒乓球空间,摒弃花里胡哨的设计,只配套更完备的运动与照明设施,确保居民在夜晚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点滴汇聚,积沙成塔。一片“接地气”的城市公园折射出城市建设理念从“重建轻用”向“以人为本”的智慧转变。
对城市建设者而言,城市公园、绿地、休闲广场改造时真正的“业主”其实是市民,建设者只是按市民的意愿施工,这才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最高境界。
城市名片+1,“更实用”公园凝聚无锡实践
干净漂亮的步道、骑行道,随处可歇的驿站游园,到了就玩、信手可用的广场、球场、健身设施……梁溪河畔、运河艺术公园等城市公园让市民感受到“做无锡人真幸福”。
“孩子很喜欢,拍照也漂亮,公园环境好,春光明媚时,一家人在草地上露营,很惬意。”
“关键是方便,就在家门口,能玩、能运动,能放松,这样的公园期待更多一些。”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实用性”已然成了市民对“好公园”的评价标准。
年初刚刚亮相的古运河(东门段)800米滨水示范空间,可玩、可赏、可用,打响今年城市公园建设新年“第一炮”。
近日,初春的古运河畔,上演着“春风十里,不如跑步的你”的“动人”场景,一幕幕休闲运动的惬意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非常喜欢河畔的青年之家运动驿站,我每天都会来运河边跑步打卡,顺便到驿站休憩、充电。”运动爱好者小周说。
“有了梁溪河、太湖广场、运河艺术公园的建设经验,古运河(东门段)城市更新更加得心应手。”
市城建发展集团城建梁溪公司负责人表示,比如,先精心打造示范段,为城市公园建设打好样板,过程中倾听群众意见,不断调整建设思路。
就像此前在梁溪河沿岸将河埒中学附近利用率不高的公厕改成了图书馆分馆,在古运河(东门段)更加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小成本”、艺术化改造原有环境,打造市民喜爱的木结构低碳驿站,有运动休闲、艺术文创等主题,满足个性化需求。
不久前,来锡分享城市更新经验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如雯说,公园里的风景和人的状态,折射出城市的温度。
公园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的生动载体,也是展示城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名片。
有专家总结:无锡的公园特色鲜明,比如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运河艺术公园、群众喜欢的“会客厅”太湖广场、“后花园”梁溪河畔等。
有美景、有艺术、有运动场、有生活,公园不再是“诗与远方”,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建设者而言,准确把握中央的要求、人民的需求、行业的追求,在打造公园过程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样的探索与实践对城市更新大有裨益。”
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城市建设,“体检”先行,将“体检”出来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实施重点,并常态化征集群众的诉求。
只要是关乎“美好生活”的建议,哪怕再细小、再具体,都是老百姓最真实最真切的呼声,要重视并尽可能吸纳,在城市更新中用“接地气”的手法兑现市民们的“小心愿”,城市才会在更新中不断向上向新。